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的意义有哪些?
(1)满足各类技能劳动者的评价需求
近年来,国家先后分七批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,同时,随着经济转型发展、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的进一步加快,职业(工种)门类大幅度增加,劳动者技能评价缺失、职业发展受阻等问题凸显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能很好地满足各类技能劳动者评价需求,对未列入《国家职业资格目录》,涵盖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(2015版)》第三、四、五、六大类收录的技能类职业(工种)均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,填补了评价体系的缺失空白。
(2)推动建立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
出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,着眼于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,一方面注重培育评价主体,评价的机构既可以是用人单位,又可以是以人才评价服务为主要工作职责的企业,事业单位,也可以是行业协会、学会等社会组织。另一方面充分放权给评价机构,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评价规范框架下,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由评价机构自主确定,用人单位面向内部职工开展评价的,可采取考评结合方式,突出生产过程和工作业绩表现等综合素养的评价,考评权重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自主确定,促进评价与培养、使用、待遇、激励相衔接。
(3)创新评价标准开发机制
评价标准是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活动的根本依据,是衡量技能水平的标尺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对技能水平的要求在不断变化,新职业、新工种层出不穷。技能人才的职业面广量大,技能标准开发周期长,职业标准滞后,鉴定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主体在职业技能标准框架下,可结合行业和生产实际开展技能等级评价活动,使评价内容更贴合自身需求。没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(工种),可由行业协会、龙头企业参照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技术规程》编制行业企业工种岗位评价规范,经省人社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在我省同类企业中实施。其中成熟的,还可上升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。